《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于云秀:与普通高校合作开展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电大(开大)的故事

来源:徐锦培 闲书斋 / 2022-08-18 15:34 / 查看:7116

应该说,争取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这个项目是不容易的。这个项目是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实验,所以对我们电大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尽管电大系统有基础、有条件承担这个项目,但要真正做好,整个电大系统还是面临很多新的课题。当时,我觉得非常重要、也是最大的一个课题,就是运作机制问题。

我们中央电大申报的项目原来叫“开放教育试点”,但教育部最后批复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简称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名称比较长,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个是开放教育试点。作为一项研究课题,教育部是要求我们出研究成果的。而且教育部强调,电大实施这个项目,就一定要与普通高校合作,也就是要解决运作机制问题,这是这个课题或项目实施的最大难点。

其实,电大自创办以来,一直与普通高校保持合作关系。我们聘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来担任音像教材的主讲,文字教材的主编。但是实施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育部要求我们与普通高校合作,其内涵是不一样的,不是简单的聘请几个老师的问题,而是合作开设专业。

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专业这种合作方式更科学、更合理。因为可以选择最好的教师,一体化地来研究、设计电大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但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对我们来讲,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更合适?对普通高校来说,愿不愿意选不选择电大?愿不愿意与我们电大合作?这就叫双向选择。

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一开始,电大计划开设四个“专升本”的专业。我们选择专业的标准,是社会有需求。那么我们选择合作的普通高校的标准,是普通高校已经开设的、好的、有特色的专业。当然,这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普通高校也有自己的选择。这毕竟与请普通高校教师做主讲、主编不一样,请主讲或主编,我们与老师本人协商就可以解决,但和学校层面的合作则不同,是比较难的。

难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普通高校对电大的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不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教育。那么电大给普通高校的印象是做电视教育的。所以普通高校的领导、老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对电大有看法。

尽管有困难,但我们的工作要推进,首先就是要寻找合作对象。中央电大第一个选择的合作对象是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计算机科学专业。对于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教育部领导非常支持,也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当时,清华大学也在开展网络教育,他们的分管领导说,清华大学也要搞网络版的“专升本”,因此不与电大合作。清华大学的主要领导非常直率地说,电大是通过电视开展远程教育的,是单向的;而我们清华大学要通过网络来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后我们还是与清华大学达成了开办“专升本”计算机专业的协议,这一方面得益于教育部领导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多次去清华大学,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和讨论,促进互相了解;再加上当时清华大学好多老师在电大做主讲或主编,他们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与清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之后,我们又与其他的一些普通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所以,那一段时间,寻找合作高校是我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头疼的事,就是怎么能够让普通高校来认识电大、了解电大,因为只有对电大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才能谈合作。

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清华大学不在学生毕业证书上盖章,不授予学生学位。我认为,换位思考,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领导,他们的考虑是有道理的。因为远程教育,特别是开放教育这种形式的质量能不能保证,是社会关注,也是普通高校所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开放教育,我们也是刚刚开始搞试点,还没有经验。而清华大学是国内一流的顶尖大学,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关于盖章和学位授予问题,我们跟清华大学多次沟通,甚至提出清华大学可以不在毕业证书上盖章,能不能在课程上标注“和清华大学合作开设课程”字样,结果清华大学也说不用了,就盖电大的章吧。从清华大学保证质量的角度,维护清华品牌的角度,我很理解清华大学的这个决策。

从另一方面来讲,清华大学不盖章,对电大的发展来说,也不是坏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央电大经过多年的“专升本”办学经验,应该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自己来发证。正因为我们珍惜电大的品牌,电大的声誉,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我们现在和清华大学的资源合作模式还一直在坚持,我们还是在与他们的计算机系合作,包括一些专业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研发,清华大学的教师都参与。

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和远程教育的特点设置一些专业,比如说法学等专业,我们电大对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状况、学生条件是比较了解的。从学科角度讲,按照国家学历文凭规定的教学规格和一些基本要求等,普通高校比我们电大更清楚。所以双方的合作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合作:在学科建设上主要依靠普通高校,但是高校也不能把原来的一整套专业内容,完全拷贝到电大来,不能原封不动或者仅仅简单地修改就拿到电大来用。普通高校要将专业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调整,使其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招生、日常教学组织、考试以及对学生的管理等,由电大承担。

所以,我们电大与普通高校的合作,实际上是优势互补。电大了解远程教育的规律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而普通高校则比较清楚专业设置的目标。比如说,有些专业要求开设公共英语课,而我们的一部分成人学员提出:最好不要开设英语课,也不要开设高等数学课,因为我们学不了。那我们就跟学员解释,要想拿国家承认的文凭,基本的学习要求是必须满足的,不能退让。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就跟普通高校协商,能不能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难度。

总的来讲,我认为,我们与普通高校的合作绝大多数是成功的。所谓成功的标志,就是合作双方按照协议的规定,能够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能够保证教育过程的落实,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但也有少数合作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原因是,合作协议签署以后,普通高校的教师投入不足,因而效果就不是很好。以前,中央电大聘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担任主讲或主编,教师是个人参与,不用对所在学校负责。但现在不同了,教师是代表学校参与电大的项目,就得对所在学校负责,但教师在本校还有其他各种任务,因此花在与电大合作项目上的精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电大的教师就得多花一些精力。

从普通高校角度,应该讲,总体上对于我们的合作还是重视的。我们一开始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实际上也考虑把高校的领导,包括一些老师也吸收进来一起做,就是想把课题做好。但是普通高校的领导也有困难,越是名牌大学的领导,他们的事情越多,可能对研究投入的精力就少一点。

在开放教育试点的“专升本”项目上,评估专家对电大与高校直接合作开办专业,总体是肯定的。尤其是电大选择了一些名牌高校和一些品牌专业,专家们在评估过程中是认可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都是比较符合电大需求的。当时总结性评估的时候,凡是合作高校的老师都参与了,也和专家进行了交流。这些与我们合作的老师,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一些办有网络学院的高校,他们一方面自己在开展网络教育,另一方面又和我们合作,实际上我们相互都得到了借鉴。

 

被采访人简介:

于云秀(1944.9--),女,江苏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1992年7月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作,曾任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10月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校长信箱
主题:
教学质量反馈邮箱
主题:
技术支持:新疆丝域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丝路全景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