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驻村以来,她统筹各支力量,挑起担子、扛起责任、为民解忧,强堡垒、促增收、聚民心,赢得了村民的赞誉。2021年6月,兵团党委授予她“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筑强堡垒的“有心人”
从高校到陌生的农村工作,马慧燕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她带领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情况,悉心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逐步理清了“产业兴村、人才建村、文化润村、生态美村、党建强村”的工作思路。
“群众工作无小事,建强基层组织是关键,要想提升班子凝聚力,村‘两委’首先要带头,带动党员和村民一起干。”马慧燕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驻村伊始,针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干事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她耐心教方法,指导村“两委”健全完善入户走访、考勤、值班等10余项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考评压责的机制;针对村“两委”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缺乏规划的问题,增加3名政治素质好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村级后备力量。为提升“两委”成员引领发展的能力,激活村“两委”的活力,她根据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特长,合理调整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村“两委”责任分工,将驻村管寺、警务站与村“两委”成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一对一”“一对多”进行结对帮带,形成“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总结”良好工作机制。
马慧燕和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民情
工作中,她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村“两委”成员在会上汇报工作情况,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合力完成推动落实。如今,驻村各支力量形成了联席、联访、联助、联谊、联讲、联心的“六联”工作模式,成为推动亚苏克村发展稳定的“指挥部”。
村党支部书记孙林说:“工作队手把手教、以身作则干,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们村干部落实工作越来越有力,村民对我们更加信任,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以来,马慧燕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致富先“富脑”的理念,邀请塔里木大学6名农学专家为村民宣讲指导棉花种植技术5次;发放苹果、梨、桃栽培技术培训手册500余册;主动联系塔里木大学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服务200余人次。鼓励5名返乡大学生学习烹饪及育婴知识,让他们增加致富技能;帮助2名家庭困难人员解决公益岗,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引导34名村民到阿拉尔市洁丽雅等知名企业工作,实现稳定就业,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
工作队邀请塔里木大学农业专家为村民讲解棉花种植技术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成立了第一家合作社——阿拉尔市回水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服务,带动5户村民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8户村民成立牛羊养殖合作社,预计年底牛存栏量将达到100头,羊存栏量将达到2000只以上。
马慧燕和驻村干部还积极争取援疆项目资金、惠民项目资金以及派出单位配套资金,落实120万元用于警务室标准化建设;30万元用于葡萄长廊建设;5万元用于文化长廊建设;3万元用于梨园种植;6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及村队美化,一件件实事好事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凝聚民心的“团结花”
马慧燕和驻村干部常态化抓好民族团结教育,结合每周一升国旗、入户走访,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政策,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村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马慧燕带领驻村干部广泛了解村民诉求,多方联系爱心企业为亚苏克村困难群众捐赠1.5万元农资;联系国家开放大学捐赠100本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教材和500本少儿绘本;筹集2万元为65名学生购买运动服和护眼灯;筹集1万元为大学生设立助学金。
马慧燕还积极联系塔里木大学在村里开设“石榴花开”暑期公益辅导班,6名大学生为53名学生免费辅导英语、数学等课程和暑假作业,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缓解了家长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压力,受到村民和小朋友的热烈欢迎。
亚苏克村“石榴花开”暑期公益辅导班开班
听到村委会院子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马慧燕说:“我们要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使文化润疆更好发挥‘润’的作用,让孩子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让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
村干部古再丽阿依·吾术尔说:“马书记来村里后,组织了很多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村民们都很喜欢。只要村里有活动,大家都会积极参加,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现如今,亚苏克村村容更美了、干部心气更足了,群众生活更好了,这些变化更加坚定了马慧燕驻村的信心和决心。她说:“我来到亚苏克村,就要统筹好各支力量,带领驻村干部一起干好每一项工作,让村民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亚苏克村成为塔河畔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