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开放大学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条件保障,把“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办成“红色”、凝心、普惠的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40多年来,兵团开放大学不忘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了大量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当前,兵团开放大学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条件保障,以普惠兜底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把“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办成“红色”的大学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一重大判断。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随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兵团开放大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又是一个办学体系,有覆盖全兵团的办学网络,在籍学生近5万人。在全体师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师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发挥兵团“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总体要求。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023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此予以强调。这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重大拓展和对民族地区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学校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尊师惠生的各项政策,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理解“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兵团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作用,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增进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传承应国家需要而诞生、随时代需要而发展,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面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办教育的红色基因,推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贡献者推动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强基赋能。
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把“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办成凝心的大学
守好主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回顾兵团开放大学育人历程,有“马背上的白衣天使”梅莲,翻山越岭为牧民送医送药;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怡,乐教爱生守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下一步,要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以校领导讲形势政策课、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多种方式,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道理、情理、事理,增进各族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各族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当好宣传员,激发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近年来,兵团开放大学积极服务机关干部和师市团场,以理论武装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以技能培训帮助职工增收致富。下一步,要完善深入基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学网络,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授课方式,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为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作出应有贡献。
建好大平台,以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近年来,兵团开放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兵团办公厅印发的《兵团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推进开放大学、社区大学、老年大学“三校合一”,挂牌成立兵团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国家老年大学兵团分部。下一步,要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顶层设计、体系建设、资源配置、评价督导,搭建能者为师舞台,坚持“德学康乐为”宗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切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条件保障,把“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办成普惠的大学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三定”规定和发展规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素质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要加强线上线下阵地建设,建好思政教育基地、红色展馆等,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加强干部人才培育。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通过专题培训、挂职锻炼、服务基层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做民族工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拥有互联网思维、讲政治、重落实、有作为的师资队伍。
落实资金政策保障。凸显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做好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的资金和政策保障,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受教育、得实惠。强化专项支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题研究、社会调研、项目实施等优先予以资金、政策、资源、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让广大教职员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彰显使命担当。加快兵团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深入调研分析,加强专业、学科、师资和场地、设备、服务等配套建设,以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大学”,助力完善兵团高等教育布局,满足职工群众接受美好教育的期待,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兵团开放大学党委书记 辛耕)